2013年1月8日訊 日前,首家港資“坐堂醫”式中醫中藥館在深圳南山區開業,這是深圳作為試點城市后又一家開展“坐堂醫”的藥店。記者從廣東省中醫藥局了解到,截至2012年9月份,廣東省各地共有85家藥品零售企業開展中醫坐堂醫試點,其中廣州市5家、深圳市42家、佛山市4家、順德區1家、韶關市12家、中山市13家、江門市8家。與深圳的“開放”政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廣州不少藥店負責人反映,在申請設立中醫坐堂醫診所時遭遇政策執行瓶頸,呼吁盡快為“坐堂醫”正名。
深圳:“從籌備到開業僅用3個月”
“我們在香港一直都在做中醫與中藥聯合運營的"坐堂醫"模式,這次在內地首開中醫中藥館將地點選在深圳,主要是看中深圳比鄰香港的地理優勢,深圳也為我們開辦中醫中藥館提供了不少便利條件。”上述剛剛開業的藥店負責人告訴記者:“從籌備到開業只用了3個月時間。”
據了解,2001年底監管部門以“出于經濟利益驅動開大處方、誤導誘騙消費者購買藥品”等問題,對所有坐堂醫,無論良莠、真假,統一下達了“驅逐令”,使“前廳看病、后堂抓藥”這一中醫的傳統模式徹底消失。2007年11月,深圳率先試點中醫坐堂;2010年7月,《深圳市經濟特區中醫藥條例》正式實施;2010年10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向全國推開試點工作,并出臺了《中醫坐堂醫診所管理辦法(試行)》和《中醫坐堂醫診所基本標準(試行)》。
去年9月,深圳市為中醫坐堂醫診所建立準入標準,對“中醫館”、“中醫坐堂醫診所”、“中醫、中西醫結合醫療機構”的準入標準提出具體規定。中醫坐堂醫診所率先“破冰”,并由試點到法律層面的準入。近一年來深圳市民也許會發現,過去傳統的“前廳看病,后堂抓藥”的中醫診病模式在深圳的大街小巷變得常見。
記者了解到,在深圳市,申請人可以到各區衛生行政部門受理窗口免費領取相關申請書,也可以從市區衛生行政部門的網站上下載申請書,受理申請后,符合條件的,衛生行政部門將在20個工作日內予以許可,流程十分簡單方便。“由于目前"坐堂醫"只需經過區衛生行政部門的批準即可成立,所以2012年全市的情況尚未統計出來。”深圳市衛人委中醫處處長廖利平表示。
廣州:相關政策未出臺致申請難
2009年10月廣東省中醫藥局再下文將試點范圍擴大到珠三角九市(廣州、佛山、肇慶、東莞、深圳、惠州、珠海、中山、江門)。試點三年多,廣州僅有5家藥店成功申請到中醫坐堂資質,也就是說目前廣州絕大部分藥店不能提供“坐堂醫”服務。
廣東一家大型連鎖藥店的潘姓負責人告訴記者,早在2007年深圳開始試點的時候,他就十分密切地關注政策的動向。今年8月份,潘先生決定為店里坐堂中醫“正名”,于是跑到藥店所在地的廣州海珠區衛生局申請設立中醫坐堂醫診所。“根據規定,藥店要具有獨立的中藥飲片營業區,飲片區面積不得少于50平方米;中藥飲片數量不少于400種,這些要求我們都能達到,再加上國家都放開試點了,所以就嘗試去申請。”
但令潘先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海珠區衛生局竟表示暫時沒有相關項目可申請。而記者撥打廣州市衛生局的電話了解開展坐堂醫的情況,得到的答復是“具體情況要與各區衛生局聯系。”在廣州市衛生局的網站上,記者也沒有查詢到相關信息。
在潘先生看來,廣州市開展中醫坐堂試點,正是少了類似于深圳市的積極性和推廣力度,以至于試點的相關配套政策遲遲不出臺,導致藥店申請無門。“現在黑診所那么多,還不如放開藥店"坐堂醫"。”廣東金康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浩濤表示,據他描述,廣州不少連鎖藥店都想試水“坐堂醫”,但苦于找不到相關部門來管這個事。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藥店“坐堂醫”水平整體參差不齊,也存在無執業醫師資質的江湖郎中混雜其中的現象,如何有效監管、保證相關消費者的權益,也成為一道難題。
業界觀點
“中醫坐堂”是一種新的盈利模式
廣東金康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浩濤接受信息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藥店運營成本上升很快,一線城市店租每年上升30%以上,人力成本也不斷走高,導致藥店行業整體來說日子都不好過,如果能全面放開藥店“坐堂醫”,確實也能給藥店行業開拓一種新的盈利模式。
“在深圳"中醫坐堂"的藥店盈利情況都還不錯,可以說是為藥店的生存提供了曙光。”深圳一家開展了“坐堂醫”服務的藥店負責人告訴記者。他表示,藥店開設“坐堂醫”至少有以下幾個好處:一是為社區提供更專業的健康服務,多一種盈利模式;二是中醫藥不分家,如果沒有中醫,藥店賣中藥做不大;三是中藥飲片相對毛利較高,能有效促動中藥飲片的銷售。
據悉,國內普通藥店中藥飲片的銷售占比只有5%左右,但深圳設有“坐堂醫”的藥店這一比例能達到10%以上,另外醫保刷卡的收入占比也比普通醫保店三分之一的比例要高一些。“藥店的日子都不好過,中醫坐堂無疑能給藥店行業開拓一種新的盈利模式。”潘先生也如此表示。